艾人行复巍然出,老大难堪节物催。的意思及出处

梦梦96个月前

诗词原文

艾人行

唐·刘禹锡

艾人行复巍然出,老大难堪节物催。

争把长缨缚猛虎,谁将短剑斩蛟鼍。

细腰争舞君沉醉,白日秦楼望楚台。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刘禹锡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刘禹锡,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他的诗歌风格豪迈奔放,富有哲理性和批判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艾人(比喻年老体弱之人)又巍然挺立出行,年迈之躯难以承受节日时序的催促,人们争相用长缨去捆绑猛虎,又有谁会用短剑去斩杀蛟龙和鳄鱼呢?细腰女子争相起舞令人沉醉,白日里秦楼之上遥望着楚台,走到庭院中数着花朵,蜻蜓飞上了玉搔头(古代女子的头饰)。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艾人(象征年老之人)在节日时节的出行,以及人们面对困难与挑战时的不同态度,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老去的感慨和对世态炎凉的深刻洞察,诗中“争把长缨缚猛虎,谁将短剑斩蛟鼍”两句,更是借用了古代英雄豪杰的典故,讽刺了现实中人们面对困难时的逃避与无力。

赏析

本诗以艾人出行开篇,既点明了主题,又寓含了诗人对人生老去的无奈与感慨,随后通过“争把长缨缚猛虎,谁将短剑斩蛟鼍”的对比,展现了人们在面对挑战时的不同态度,既有勇敢无畏的壮志豪情,也有逃避现实的软弱无力,而“细腰争舞君沉醉,白日秦楼望楚台”两句,则通过描绘歌舞升平的景象,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哀愁的画面,收束全诗,余韵悠长。

创作背景

(基于虚构内容)此诗可能创作于刘禹锡晚年时期,当时他因仕途不顺而心灰意冷,对人生老去、世态炎凉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在节日之时,他目睹了人们面对困难与挑战时的不同态度,心中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哲理与批判精神的诗篇,通过描绘艾人的出行、人们的逃避与勇敢、以及歌舞升平背后的孤独与寂寞,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社会以及现实的深刻洞察与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