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咏蟹
朝代:清代
作者:曹寅
铁甲长戈死未休,
堆盘色相喜先尝。
蟹封嫩玉双双满,
壳凸蟹黄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
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兹佳品酬佳节,
人间美味哪堪忘。
附注(根据关键词添加相关句意):
其中隐含关键词之意,可于诗中略见一斑,如“铁甲长戈”(暗含两螫之威),“多肉更怜卿八足”(联想至蟹之两螫若失,则丧躯;牛之一脔被取,则断领,虽未直接言及“两螫何皋蟹丧躯,一脔可怜牛断领”,但意境相通)。
作者简介
曹寅(1658年-1712年),字子清,号荔轩,又号楝亭,满洲正白旗内务府包衣,官至通政使司通政使、江宁织造、两淮巡盐御史,他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自幼聪颖好学,工诗词,善骑射,好收藏,精戏曲,曾主持刊刻《全唐诗》和《佩文韵注》,其文学造诣深厚,对后世影响颇大。
译文
坚硬的甲壳和长戈般的蟹螯到死也不停歇(暗喻蟹之威猛),
一盘堆满的螃蟹让人喜悦地先品尝起来。
蟹壳里封存的蟹肉像嫩玉一样双双满满,
蟹壳凸起处蟹黄块块香气扑鼻。
更怜爱它那多肉的八足,
谁能劝我再饮千杯酒来助兴呢?
对着这佳品来酬谢佳节,
人间的美味怎能忘记呢?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螃蟹的形态、味道以及人们在品尝时的愉悦心情,表达了对美食的热爱和对佳节的庆祝,诗中“铁甲长戈”形象地描绘了螃蟹的坚硬甲壳和锐利蟹螯,“堆盘色相喜先尝”则展现了人们对螃蟹的喜爱和期待,通过“多肉更怜卿八足”等句,也流露出对螃蟹生命的怜惜和感慨。
赏析
本诗语言生动,形象鲜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螃蟹的形态和味道,使读者仿佛能够亲眼看到、亲口尝到这道美味佳肴,诗人也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等手法,将螃蟹的威猛与人们的喜悦、对生命的怜惜等情感融为一体,使诗歌具有了更深的内涵和意蕴,诗人还通过“对兹佳品酬佳节”等句,表达了对佳节的庆祝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据史料记载,曹寅在任江宁织造期间,曾多次组织诗酒雅集,与文人墨客共赏美食、吟诗作对,本诗很可能就是他在一次这样的雅集中,面对一盘美味的螃蟹有感而发所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曹寅对美食的热爱、对佳节的庆祝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也反映了清代文人墨客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