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中秋月
唐·贾岛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
细影将轻缀,浮光隔嫩烟。
篱筛碎玉影,井泛碧涟漪。
风露万里方渺然,冰轮无辙行碧天。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贾岛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人称“贾长江”,唐代诗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元和五年(810年)冬,至长安,见张籍,次年春,至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文宗开成二年(837年),韩愈荐之,遂及第,曾历任长江县尉、普州司仓参军等职,故世称“贾长江”、“贾司仓”,贾岛的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其诗在晚唐自成一体,独步当时,长于五言律诗,意境多孤苦荒凉,推敲字词,用力尤深,有《贾长江集》。
译文
月亮初升时,弯如钩,渐渐圆满如同织机上的布帛团,月光细影轻轻点缀着夜空,浮光隔着嫩烟闪烁,篱笆上映出碎玉般的月影,井水中泛起碧绿的涟漪,风露浩渺,万里长空,月亮如同冰轮般在碧天中无迹可循地运行。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月色美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月亮在不同时间和地点的变化,以及月光下的自然景象。“风露万里方渺然,冰轮无辙行碧天”两句,更是以宏大的视角和深邃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月亮运行于无垠天际的奇妙想象。
赏析
贾岛的这首诗以中秋月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月亮的美丽和神秘,诗中“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月亮从初升到圆满的过程,形象生动,富有诗意,而“风露万里方渺然,冰轮无辙行碧天”两句,则更是以宏大的视角和深邃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月亮运行于无垠天际的奇妙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敬畏和赞美,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贾岛在唐代以苦吟诗风著称,他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来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情感,这首诗《中秋月》很可能是他在中秋之夜,面对皎洁的月光,心生感慨,挥毫而就,在唐代,中秋节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会赏月、吃月饼、饮酒作诗,表达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贾岛作为一位诗人,自然也会在这样的节日里,以诗寄情,表达对月亮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敬畏。
就是对这首诗《中秋月》的详细解析,包括诗词原文、作者及朝代、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等方面,希望这些解析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