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天竺寺
宋·释绍嵩
宝殿生凉夜气寒,
斜阳不为行人驻,
十里钟来翠霭间。
万松岭上一径通,
野色苍茫云气重。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创作的简化版,实际中释绍嵩可能并未写过完全与此相符的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这首构造的诗进行。)
作者及朝代
作者:释绍嵩
朝代:宋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以其诗歌创作在僧侣中颇有声望,他的诗作多描绘山水自然,风格清新脱俗,富有禅意,深受当时文人墨客的喜爱。
译文
宝殿在夜晚生出凉意,寒气袭人,
夕阳却不肯为行人停留片刻,
只听得十里之外的钟声,回荡在翠绿的雾霭之间。
万松岭上有一条小径蜿蜒而过,
野外的景色苍茫,云雾缭绕,气氛沉重。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天竺寺时的所见所感,首句写宝殿夜凉,营造出一种清幽寂静的氛围;次句以“斜阳不为行人驻”表达时间的无情流逝和行人的无奈;第三句通过“十里钟来翠霭间”的描写,将钟声与翠霭相结合,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万松岭上的自然景色,野色苍茫,云气重重,给人以深邃之感。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宝殿的夜凉、斜阳的匆匆、钟声的悠扬以及万松岭的自然景色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斜阳不为行人驻”一句,既表达了时间的无情流逝,也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引人深思,而“十里钟来翠霭间”的描写,则更是将钟声与翠霭相结合,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禅意之美。
创作背景
虽然无法确切知晓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但根据诗的内容和风格可以推测,这首诗很可能是诗人在游览天竺寺时所作,天竺寺作为一处著名的佛教圣地,其清幽的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无疑给诗人带来了深刻的感受,诗人在游览过程中,被眼前的美景所触动,于是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充满禅意的佳作,诗人也可能通过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以及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