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黑甜
宋·苏轼
困来两眦似胶黏,底怪吴人号黑甜。
枕上何妨高卧起,梦中犹得小游仙。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美食家、历史治水名人。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
译文
困倦的时候,两只眼睛就像被胶水粘住了一样难以睁开,难怪吴地的人把深度睡眠称作“黑甜”,在枕头上不妨高卧不起,因为在梦中还可以游历仙境呢。
释义
“困来两眦似胶黏”描述了人在极度困倦时,眼皮沉重,难以睁开的状态;“底怪吴人号黑甜”则解释了吴地人将深度睡眠称为“黑甜”的原因,即睡眠深沉甜美,如同被胶水粘住眼睛一般难以醒来,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睡眠的享受和对梦境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幽默风趣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困倦时的状态和对睡眠的热爱,首句“困来两眦似胶黏”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人在困倦时的生理反应,使人感同身受,次句“底怪吴人号黑甜”则巧妙地引入了吴地人对深度睡眠的称呼,既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又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睡眠的珍视和对梦境的向往,展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趣味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苏轼的日常生活有关,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艺术家,苏轼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面对繁重的创作任务和社交活动,因此困倦和疲惫是常有的事情,在这首诗中,苏轼以幽默风趣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睡眠的热爱和对梦境的向往,可能是在忙碌之余的一种自我调节和放松,这首诗也反映了苏轼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生活态度,苏轼以独特的视角和幽默的笔触,将日常生活中的困倦和睡眠描绘得生动有趣,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豁达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