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恨别
唐·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妻孥八月离夔州,寄书未到今何处。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712年-77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一生坎坷,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自从洛阳一别已有四千里之遥,胡人的骑兵长驱直入已有五六年了,草木由绿变黄,我在剑阁之外漂泊,兵戈阻断了回家的道路,我在江边渐渐老去,思念家乡,我夜晚常常在月下徘徊;想念弟弟,我白天常常望着云彩出神而入睡,八月时,我的妻子和孩子离开了夔州,至今寄出的书信还没有收到,他们现在究竟在哪里呢?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杜甫在战乱时期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诗中通过描述自己与洛阳的遥远距离、胡骑的侵扰、草木的变迁以及自己在江边的孤独生活,展现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无奈,诗人通过“思家步月”和“忆弟看云”的细节描写,表达了对家人的深深思念,最后两句直接点出妻子和孩子离开夔州后音信全无的焦虑心情。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杜甫在战乱时期的艰难生活和内心痛苦,诗中“洛城一别四千里”与“妻孥八月离夔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与家人之间的遥远距离和难以相见的无奈。“思家步月”和“忆弟看云”等细节描写,使得诗人的思念之情更加生动感人,整首诗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创作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和动荡,杜甫在战乱中颠沛流离,与家人失散,生活十分艰难,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战乱带来的痛苦的控诉,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甫作为一位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的深刻思想和真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