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楼酒旆滴残雨,绿树莺声催暮春。的释义

梦梦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春暮

宋·寇准

画楼酒旆滴残雨,绿树莺声催暮春。

池上柳依依尽日,庭前花落满园尘。

作者简介

寇准(961年-1023年),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寇准自幼聪颖好学,十九岁中进士,初任巴东、成安县令,后历任大理寺评事、知归州巴东县、大名府成安县等地,太宗时,任参知政事,真宗即位后,先后出任宰相、三司使等职,寇准为人刚直,因多次直谏,渐被太宗重用,景德元年(1004年),辽国入侵,寇准力排众议,劝真宗亲征,双方订立澶渊之盟,后因王钦若等人排挤,罢相,天禧三年(1019年),复相,封莱国公,又受丁谓排挤,贬雷州司户参军,卒于雷州,追赠中书令、莱国公,谥号“忠愍”,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有《寇莱公集》传世。

译文

彩绘的楼阁边,酒旗在残雨中轻轻滴落水珠;绿树丛中,黄莺的啼声催促着暮春的时光,池塘边,柳枝轻柔地随风摇曳,终日不绝;庭院前,落花满地,覆盖了整个园子,积起了薄薄的尘埃。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暮春时节的一幅宁静而略带哀愁的画面,首句“画楼酒旆滴残雨”通过“画楼”、“酒旆”和“残雨”三个元素,勾勒出一幅雨后初晴、酒旗轻拂的景致,次句“绿树莺声催暮春”则以绿树和黄莺的啼声,点出春天的即将逝去,带有一种时光流逝的紧迫感,后两句“池上柳依依尽日,庭前花落满园尘”进一步渲染了暮春的氛围,柳枝依依、落花满地的景象,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暮春时节的自然景象,通过“画楼”、“酒旆”、“绿树”、“莺声”、“柳枝”和“落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诗人通过对这些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惋惜和无奈之情,这首诗也体现了寇准诗歌的韵味和意境,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诗的内容和意境来看,很可能是寇准在暮春时节,面对即将逝去的春天,心中涌起一股淡淡的哀愁和无奈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暮春景象的诗歌,寇准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谪,这首诗也可能寄托了诗人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和无奈。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