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渔村杂咏
朝代:清代
作者:查慎行
江村水落晓寒凝,
渔艇闲依荻港东。
惊飞宿鸟时呼侣,
腾起长鱼有脱罾。
云影半开帆影乱,
潮声初到浦声通。
人家住在潮烟里,
遥听鸣榔隔苇丛。
作者简介
查慎行(1650年-1727年),原名嗣琏,字夏重,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晚号初白老人,浙江海宁人,清代著名诗人、学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年),乞休归里,家居十余年,雍正四年(1726年),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族人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敬业堂诗文集》《补注东坡编年诗》等。
译文
江边的村庄在清晨的寒意中显得格外宁静,渔舟悠闲地停靠在荻港东边,宿鸟被惊飞时互相呼唤伴侣,长鱼跃出水面挣脱了渔网,云彩半开,帆影交错纷乱,潮水初涨,水声与河浦之声相通,渔村人家住在朦胧的水雾之中,远远听到渔人敲打船舷的声音隔着芦苇丛传来。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渔村清晨的宁静与生机,首联写江村水落、晓寒凝重的景象,渔艇悠闲地停泊;颔联通过“惊飞宿鸟”和“腾起长鱼”两个动态场景,展现了渔村生活的生动与活力;颈联写云影、帆影、潮声、浦声交织的复杂景象;尾联则通过“人家住在潮烟里”和“遥听鸣榔隔苇丛”两句,将渔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表现得淋漓尽致。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渔村清晨的宁静与生机,展现了诗人对渔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诗中通过“惊飞宿鸟”和“腾起长鱼”两个生动的场景,将渔村生活的生动与活力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云影、帆影、潮声、浦声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尾联则通过“人家住在潮烟里”和“遥听鸣榔隔苇丛”两句,将渔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表现得更加深入人心,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田园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查慎行在游历江南渔村时所作,诗人通过对渔村清晨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渔村生活的宁静与生机,在清代,江南地区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渔村作为江南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历和创作,查慎行作为清代著名的诗人和学者,对江南渔村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特的见解,因此他在这首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场景,将渔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