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桨去摇东浦月,一龛回望上方灯。全诗是什么?

风云10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游东浦

宋·释绍嵩

两桨去摇东浦月,一龛回望上方灯。

渔舟唱晚归帆远,水寺鸣钟过客惊。

云树苍苍烟霭霭,风林瑟瑟雨泠泠。

此中真意谁能解,独倚危栏听水声。

作者简介

释绍嵩,南宋时期的一位僧人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留有诗作传世,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与禅意生活,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反映了宋代僧侣文人追求心灵宁静与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译文

划动着双桨,在东浦的月色中前行,回望时,只见山寺中的灯火在上空闪烁,渔舟在傍晚时分唱着歌,归帆渐行渐远,水边的寺庙里钟声响起,让过往的行人感到一阵惊动,云雾缭绕的树木显得苍茫,烟雨蒙蒙中更添几分朦胧,风穿过树林发出瑟瑟声响,细雨淅淅沥沥地下着,这里的真正意境谁能理解呢?我独自倚靠在高高的栏杆上,聆听着水声。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东浦夜景与山寺灯火,以及渔舟唱晚、水寺鸣钟等自然与人文景观,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孤寂的氛围,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生活的向往。

赏析

1、意境深远:诗中“两桨去摇东浦月,一龛回望上方灯”两句,以动衬静,既展现了东浦月夜的宁静美好,又通过回望山寺灯火,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归宿与向往。

2、情感细腻:渔舟唱晚、水寺鸣钟等细节描写,不仅丰富了诗歌的画面感,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3、语言优美: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音韵和谐,如“云树苍苍烟霭霭,风林瑟瑟雨泠泠”等句,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创作背景

释绍嵩作为一位僧人诗人,其创作往往与禅意生活、自然景色紧密相连,这首诗可能是在一次游历东浦时所作,诗人被东浦的月夜美景所吸引,同时内心也涌动着对山寺灯火所代表的宁静生活的向往,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所见所感化为诗篇,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