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宋·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
宋·晏几道
小令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
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楚宫遥,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
附加句(注:此句并非直接出自上述两首中的任何一首,但为符合题目要求,可构想为诗人某作品中的意境表达)
时平乐事知何限,未叹流年两鬓催。
作者及朝代
晏殊: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他工诗善文,尤擅词,词风婉约含蓄,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清丽,音韵和谐,有“宰相词人”之称。
晏几道: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晏殊第七子,他的词风与其父相似,但更为深情婉约,多抒发个人情感,尤其擅长描写男女间的爱情和离别之苦,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注:由于“时平乐事知何限,未叹流年两鬓催”并非直接出自晏殊或晏几道的明确作品中,此处将两位作者的介绍合并说明,以展现其家族在北宋文坛的地位和风格。)
作者简介
(以晏殊为主,兼及晏几道)
晏殊与晏几道父子二人均为北宋词坛的杰出代表,他们的词作以其深情细腻、音韵和谐而著称,晏殊作为政治家兼文学家,其词作多反映士大夫的闲适生活和淡泊情怀;晏几道则更多地关注个人情感世界,尤其是爱情与离别的主题,其词风更为哀婉动人。
译文
(由于原句中“时平乐事知何限,未叹流年两鬓催”并非直接出自某首完整诗词,以下译文为根据句意构思)
在和平安宁的时光里,快乐的事情哪里知道有多少界限呢?我并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两鬓斑白而叹息不已。
释义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珍惜与享受,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淡然态度,在和平稳定的环境中,诗人感受到了无尽的快乐与满足,即便岁月匆匆,两鬓渐白,他也并未因此感到悲伤或焦虑,而是以一种超然的心态去面对。
赏析
这句诗体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在和平安宁的社会环境中,诗人能够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不被外界的纷扰所干扰,他也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岁月的流逝,没有因为年华老去而心生哀怨,反而更加珍惜眼前的每一刻,这种积极向上、珍惜当下的生活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创作背景
虽然“时平乐事知何限,未叹流年两鬓催”并非直接出自晏殊或晏几道的某首具体作品中,但我们可以从他们的整体创作风格和生活背景来推测其可能的创作情境,北宋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这为文人墨客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晏殊和晏几道等词人往往通过诗词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这句诗可能正是他们在享受和平生活、感受岁月流转时的一种内心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