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妨海内功名士,共赏人间富贵花。出自哪首诗?

小星9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杂诗》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何妨海内功名士,共赏人间富贵花。

不向东风争暖树,只将心事付流霞。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多,其词作情真意切,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在清代词坛占有特殊地位,被王国维誉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译文

又何妨邀请海内那些有功名的名士,一同来欣赏这人世间富贵繁华的花朵呢?我们不与东风争夺那向阳的暖树,只愿将心中的情思寄托给那绚烂的流霞。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名利的心态,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向往,首句“何妨海内功名士”展现了诗人的豁达与包容,愿意邀请天下名士一同欣赏美景;次句“共赏人间富贵花”则点明了欣赏的对象——人间富贵花,象征着美好与繁华;三、四句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不慕名利、只愿寄托情思于自然美景的高洁情怀。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首句“何妨海内功名士”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与超脱;次句“共赏人间富贵花”则通过描绘富贵花的美丽,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欣赏,三、四句则通过“不向东风争暖树,只将心事付流霞”的描绘,进一步突出了诗人不慕名利、只愿寄托情思于自然美景的高洁情怀,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纳兰性德仕途不顺、心情抑郁之际,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纳兰性德在仕途上并未得到应有的重用,这使他深感失落与无奈,他并未因此沉沦,而是以一种超脱世俗的心态,去欣赏与追求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心态的写照,通过描绘与名士共赏富贵花的场景,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与超脱。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