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知此老萧条甚,二尺檠前正读书。的解释

小编86个月前

诗词原文

读书

宋·陆游

白发萧萧卧泽中,

祗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久,

忧愤张巡嚼齿空。

细雨垂丝催晚菊,

凉风入幙动孤桐。

宁知此老萧条甚,

二尺檠前正读书。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译文

白发苍苍的我独自卧病在荒凉的村野,

只能凭借天地来鉴察我一片孤忠。

我被困厄的处境就像苏武被匈奴扣留餐毡多年,

忧愤的心情就像张巡嚼穿齿龈而空怀壮志。

细雨绵绵垂落如同丝线般催促着晚菊开放,

凉风阵阵吹入帷帐惊动了孤寂的梧桐。

哪里知道这位老人如此萧条落寞,

却仍然在两尺高的灯檠前坚持读书。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晚年病卧荒村、生活困顿的境遇,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不渝和对学问的执着追求,诗中“白发萧萧”、“厄穷苏武”、“忧愤张巡”等句,形象地展现了诗人的苍老与困顿,以及他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而“宁知此老萧条甚,二尺檠前正读书”则更是突出了诗人虽处逆境,仍不忘读书学习的精神风貌。

赏析

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展现了陆游晚年生活的艰辛与不屈,诗中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将诗人的忠诚与困顿、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以苏武、张巡等历史人物自喻,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对民族的深厚感情和坚定信念,而“二尺檠前正读书”一句,则更是将诗人的高尚情操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推向了高潮。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陆游晚年时期,当时,陆游因主张抗金而屡遭排挤和打压,晚年更是生活困顿、疾病缠身,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热爱,而是依然坚持读书学习、关注时局,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自己晚年的生活境遇和内心世界,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不渝和对学问的执着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公以及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批判和反思。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