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菊
宋·郑思肖
残菊一枝香未残,
夜窗拈起百回看。
舍南舍北皆春水,
且置空瓶看牡丹。
作者及朝代
作者:郑思肖(1241年—1318年)
朝代:南宋末年至元初
作者简介
郑思肖,字忆翁,号所南,福建连江人,南宋末年的文学家、画家、爱国诗人,他一生以遗民自居,不仕元朝,通过诗文书画寄托爱国情怀,其画作常画“无根兰”,以象征国土沦丧,自己无家可归的悲愤之情,他的诗作也常抒发对故国的怀念和对异族统治的愤慨。
译文
一枝残菊的花香依然未减,
夜晚在窗前我反复把它观看。
屋前屋后都涨满了春天的水,
姑且把空瓶放在那里,去看那牡丹吧(此处暗含深意,牡丹常被视作富贵象征,而在此处或可理解为对故国繁华的追忆与向往,同时也有对现实无奈的讽刺)。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枝残菊的香气未减,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美好记忆的深深眷恋,尽管外界环境(如“舍南舍北皆春水”)可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诗人内心的那份情感依然如初,最后一句“且置空瓶看牡丹”则寓意深远,既可能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也可能是对过去繁华岁月的追忆,同时也隐含着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残菊为引子,巧妙地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深深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残菊虽残,但香气犹存,象征着诗人对故国的记忆和情感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减弱,而“夜窗拈起百回看”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的深沉与持久,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和象征,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外界环境巧妙地联系在一起,既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讽刺,也表达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灭亡后,郑思肖身处元朝统治之下,心中充满了对故国的怀念和对异族统治的愤慨,他通过描绘残菊的香气未减,来象征自己对故国的记忆和情感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减弱,他也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这首诗不仅是他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那个时代许多遗民共同心声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