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观海
唐·李群玉
扬帆海浦差强意,卧看秋涛蹴远天。
落日沉沉浪涌金,长风浩浩水如烟。
孤帆万里归何处,满目苍茫思渺然。
幸有诗魂堪寄兴,心随明月到君前。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虚构之作,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李群玉写过此诗,但李群玉为唐代真实存在的诗人,以下解析基于虚构内容。)
作者简介
李群玉,唐代著名诗人,生卒年不详,字文山,湖南澧州人,自幼聪颖好学,工于诗文,尤善五言律诗,其诗作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时人赞誉,虽仕途不顺,但诗名远播,与同时代的许多文人墨客有深厚交谊。
译文
扬帆起航于海边港口,心中勉强算得满意;
卧看秋日海浪翻滚,直冲向遥远的天际。
落日余晖下海浪金光闪闪,长风浩荡水面如烟似雾。
孤帆万里究竟要归向何方?满目苍茫心中思绪渺远。
幸有诗魂可以寄托情怀,心随明月飞到你面前。
释义
本诗描绘了诗人扬帆出海,卧看秋涛的壮阔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对远方和归宿的深深思考,诗中通过落日、长风、孤帆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苍茫、渺远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憧憬。
赏析
本诗以扬帆出海为起点,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海上的壮丽景色,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诗中“差强意”三字,既表达了诗人对出海之行的勉强满意,又暗含了对未知旅途的期待与忐忑,而“卧看秋涛蹴远天”一句,则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卧于船头,静观海浪翻滚的闲适与豪迈。
后两句“落日沉沉浪涌金,长风浩浩水如烟”进一步渲染了海上的壮美景色,落日与海浪、长风与水面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而“孤帆万里归何处,满目苍茫思渺然”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归宿的深深思考,孤帆万里象征着人生的漫长旅途,满目苍茫则暗示了未来的不确定性和迷茫。
最后两句“幸有诗魂堪寄兴,心随明月到君前”则体现了诗人以诗寄情、以月传心的浪漫情怀,即使面对未知和迷茫,诗人依然能够保持一颗豁达的心,用诗歌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创作背景
本诗虚构的创作背景可能源于诗人对大海的向往和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在古代,出海远航往往意味着离别、冒险和未知,而诗人通过这首诗,既表达了对大海的敬畏和热爱,又寄托了对人生归宿的深深思考,诗人也通过诗歌这一艺术形式,展现了自己豁达、浪漫的情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