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梦觉
唐·元稹
觉时不及梦差乐,死去始嗟生可怜。
水宿风餐行苦涩,山程水驿梦暄妍。
寒灯照影愁难睡,冷月临窗梦易牵。
长夜漫漫何时旦,唯将心事付流年。
作者及朝代
作者:元稹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朝大臣、文学家,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年少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元稹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代表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一百卷。
译文
醒来时感觉现实不如梦境快乐,死后才哀叹生前是多么可怜,在水边住宿,在风中用餐,旅途生活苦涩难熬;翻山越岭,水路驿站,梦中却是一片温暖美好,寒冷的灯光映照身影,愁绪满怀难以入眠;清冷的月光洒满窗前,梦境却容易被牵引,长夜漫漫不知何时天亮,只能将心中之事交付给流逝的岁月。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梦境、生与死的深刻感慨,前两句直接点题,觉醒时感到现实生活的苦楚不如梦境中的快乐,而死后才意识到生前的种种美好与可怜,中间四句通过对比现实旅途的艰辛与梦境中的美好,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慨,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长夜难熬、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哀愁。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通过现实与梦境、生与死的对比,诗人巧妙地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无奈,诗中“觉时不及梦差乐,死去始嗟生可怜”两句,尤为深刻,既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又透露出对生命的珍视与留恋,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元稹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时期,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元稹在仕途上曾遭遇多次挫折和打击,这些经历使他深刻体会到人生的艰辛与无奈,从而产生了对现实与梦境、生与死的深刻思考,在这首诗中,元稹通过对比现实与梦境的差异,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与无奈,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