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
唐·韦应物
苍磴幽寻过古寺,绿畴小驻劳春农。
烟霞渐远桥边树,山水含情陌上桑。
野鸟啼声催日暮,村花照眼映溪红。
此行不为求仙药,惟愿闲心寄野中。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韦应物是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山水田园诗著称,但此诗并非出自其真实作品集。)
作者简介
韦应物(约737年-约792年),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等职,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他的诗作风格恬淡高远,善于写景抒情,尤以描写自然景物见长。
译文
沿着苍翠的石阶,我幽静地探寻着古寺的踪迹;在绿色的田野边稍作停留,感激春天里辛勤劳作的农夫,桥边的树木随着烟霞渐渐远去,山水之间仿佛蕴含着深情,陌上的桑树郁郁葱葱,野鸟的啼声催促着日暮的降临,村中的花朵映照在小溪边,显得格外红艳,我这次出行并不是为了寻求仙药,只愿将一颗闲适的心寄托在这山野之中。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春日里在山间行走的情景,通过“苍磴幽寻过古寺”展现了诗人对古寺的探访和对历史的追溯;“绿畴小驻劳春农”则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敬意,后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水田园的宁静美好,以及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春日山行的美丽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古寺、田野、烟霞、山水、野鸟、村花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和谐宁静的田园风光图,诗人也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虚构)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设想为韦应物在春日里的一次山行经历,在繁忙的公务之余,他渴望逃离尘世的喧嚣,寻找一片宁静的天地,他踏上了这条通往古寺的山路,沿途欣赏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农民辛勤劳动的场景,这些景象触动了他的内心,激发了他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从而创作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