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早行
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古驿人稀行路苦,听彻清笳听晓钟。
据鞍漏鼓尚冬冬,野店鸡声催客程。
(注:您提供的关键词“听彻清笳听晓钟,据鞍漏鼓尚冬冬”实际上出自陈与义的《早行》一诗,但这两句在原诗中并不连续,且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整首诗呈现,并重点解析包含关键词的部分。)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陈与义(1090年-1138年)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他早年曾游历四方,后入仕为官,历经战乱流离,晚年寓居湖南一带,陈与义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清新自然之作,也有沉郁顿挫之篇,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整首诗译文略长,这里仅翻译包含关键词的部分)
清晨,我骑着马在古驿道上艰难前行,四周人烟稀少,路途艰辛,耳边先是传来清脆悠远的胡笳声,随后又隐约听见寺庙的晓钟声,我紧握着马鞍,听着那漏鼓声(古代计时器)在寒夜里咚咚作响,仿佛还在提醒着夜的深沉,而远处野店里的鸡鸣声,又催促着我踏上新的旅程。
释义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清晨时分骑马早行的情景,通过“听彻清笳听晓钟”和“据鞍漏鼓尚冬冬”的描写,展现了旅途的孤独与艰辛,以及时间的流逝感,清笳和晓钟的声音,既增添了旅途的荒凉氛围,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而漏鼓声则进一步强调了夜的漫长与旅途的疲惫。
赏析
这两句诗以声写景,以景传情,通过细腻的听觉描写,将早行的艰辛与孤独表现得淋漓尽致,清笳、晓钟、漏鼓等声音元素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象,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这些声音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使诗歌在表达旅途艰辛的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陈与义生活在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这是一个战乱频仍、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曾亲身经历了金兵南侵、北宋灭亡等重大历史事件,这些经历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首《早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中的流离失所和旅途艰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