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夜登白帝城怀少陵先生》,下面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夜登白帝城怀少陵先生
宋·陆游
薄暮疏林宿鸟还,依山楼榭倚晴岚。
我来半醉蹑危梯,坐客惊顾闻飞屐。
忆昨少陵吟此诗,千秋万代仰高风。
白帝城边秋日微,黄牛峡口暮云低。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译文:
傍晚时分,稀疏的树林中归鸟已还巢,依山而建的楼榭在晴岚中若隐若现,我半醉着踏上危险的梯子,身边的客人惊讶地回头,听到我飞快的脚步声,回想起昔日杜甫曾在此吟诗,他的高风亮节被千秋万代所敬仰,如今我站在白帝城边,秋日的微风轻拂,黄牛峡口的暮云低垂。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夜登白帝城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怀念与敬仰,诗中“我来半醉蹑危梯,坐客惊顾闻飞屐”一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半醉状态下勇敢攀登危梯的情景,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豪放不羁的气质,而“忆昨少陵吟此诗,千秋万代仰高风”则直接表达了对杜甫诗歌及其人格的赞美。
赏析:
这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有序,情感表达深沉而真挚,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自身行动,巧妙地融入了对杜甫的怀念与敬仰之情,诗中“薄暮疏林宿鸟还”等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傍晚时分的宁静与美丽,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悠远的意境,而“我来半醉蹑危梯”等句,则通过生动的动作描写,展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特点,整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既深沉又真挚,既表达了对杜甫的怀念与敬仰,又展现了诗人自身的豪情壮志。
创作背景:
陆游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值他仕途不顺、心怀壮志未酬之际,他夜登白帝城,触景生情,不禁想起了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曾在此地吟咏的诗篇,杜甫的诗歌及其人格精神对陆游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深感自己与杜甫有着相似的遭遇与情怀,在这首诗中,陆游不仅表达了对杜甫的怀念与敬仰之情,还借杜甫之口抒发了自己内心的豪情壮志与不屈精神,这首诗也反映了陆游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与批判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