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思友
宋·释绍嵩
镜里形模日夜衰,三峰师友久暌离。
空庭月落孤灯暗,独坐禅房夜气凄。
远望云山千里外,愁思萦绕五更时。
何时得见同门友,共话当年学道期。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跃于南宋时期,以诗文闻名于世,尤其擅长描绘禅意生活与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其作品多收录于《全宋诗》中,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佛教思想的深刻理解。
译文
镜中的容颜日复一日地衰老,与三峰山的师友们已经长久分别,空旷的庭院中,月亮落下,孤灯昏暗,我独自坐在禅房里,感受着夜晚的凄凉,远远地望着千里之外的云山,愁绪在五更天时更加萦绕心头,不知何时才能再次见到那些同门的师友,共同回忆当年一起学道的时光。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师友的深切思念之情,首句“镜里形模日夜衰”描绘了诗人自身容颜的衰老,暗示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次句“三峰师友久暌离”则直接点出了与师友分别已久的现状,后两句通过描绘夜晚禅房的孤寂与对远方云山的眺望,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愁思与期盼。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身的孤独与对师友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首联以镜中容颜的衰老开篇,既是对个人境遇的感慨,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颔联则直接点题,表达了与师友分别的愁苦,颈联通过描绘夜晚禅房的孤寂与对远方云山的眺望,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愁思与期盼,尾联则以“何时得见同门友,共话当年学道期”作结,既表达了对重逢的渴望,也寄托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释绍嵩晚年时期,当他独自生活在禅房中,面对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孤独时,不禁想起了曾经与自己一同学道的师友们,那些共同度过的时光成为了他心中最珍贵的回忆,由于种种原因,他与师友们已经长久分别,无法再相聚,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对师友的深切思念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佛教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