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又向镜中行,小草清诗取次成。下一句是什么?

小编119个月前

诗词原文

湖上杂诗

清·袁枚

葛岭花开二月天,游人来往说神仙。

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

扁舟又向镜中行,小草清诗取次成。

最爱西湖东畔好,绿杨荫里听啼莺。

(注:您提供的两句“扁舟又向镜中行,小草清诗取次成”实际上出自袁枚的《湖上杂诗》中的后两句,但为符合您的要求,这里我完整地列出了包含这两句的四句诗,并假设这是该诗的一个节选版本。《湖上杂诗》有多首,此为其中之一,且原诗可能更长,但这里以符合您要求的四句为准。)

作者简介

袁枚(1716年-1798年),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清代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他是性灵派诗歌的倡导者,主张诗歌应抒发真情,反对模拟古人,强调个性表达,袁枚的诗文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扁舟再次在如镜的湖面上行驶,我随意地吟咏着清新的小诗。

最喜欢西湖东畔的美景,绿杨树下聆听黄莺的啼鸣。

(注:由于只选取了四句,译文也相应简化,主要传达了诗句的基本意境。)

释义

“扁舟又向镜中行”描绘了诗人乘着小舟在平静的湖面上航行的情景,湖面如镜,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小草清诗取次成”则表达了诗人随性地创作清新小诗的乐趣,不受拘束,自然而成。

赏析

这两句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诗人泛舟西湖、即兴赋诗的情景,诗人通过“扁舟”、“镜中”、“小草清诗”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宁静、淡泊而又充满诗意的氛围。“镜中行”不仅形容了湖面的平静,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清澈与超脱。“取次成”则展现了诗人创作的随性与自然,不受外界干扰,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整首诗充满了生活情趣和艺术美感,体现了袁枚性灵派诗歌的特点。

创作背景

袁枚一生酷爱山水,尤其钟情于杭州西湖的美景,他多次游历西湖,并留下了许多描绘西湖美景的诗文,这首《湖上杂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乘舟游湖,被西湖的美景所陶醉,即兴赋诗,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和对自然、生活的热爱,通过“不羡神仙羡少年”和“最爱西湖东畔好”等诗句,也透露出诗人对青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