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友去为山下土,衰翁何恨鬓边丝。下一句是什么?

风云10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杂咏

宋·陆游

故友去为山下土,衰翁何恨鬓边丝。

空庭日暮鸟争树,深院春寒花发迟。

幽梦渐随流水去,闲愁总付落花知。

却嫌啼鸟惊幽梦,不恨飞红满径时。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老朋友已经离世,化作了山下的尘土,我这衰老的老翁又何必为鬓边的白发而感伤呢?空旷的庭院在日暮时分,鸟儿们争抢着栖息的树木;深邃的庭院里春寒料峭,花儿也迟迟不肯绽放,我那幽远的梦境随着流水渐渐远去,心中的闲愁也总被落花所知晓,虽然我嫌弃啼鸟惊扰了我的幽梦,但我却并不怨恨那落花铺满小径的时节。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怀念和对自身衰老的感慨,首联直接点题,故友已逝,自己虽老但无恨,颔联通过描绘庭院日暮和春寒花迟的景象,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落寞,颈联则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当前境遇的无奈,尾联以啼鸟和落花为意象,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情感表达。

赏析

这首诗以山居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对故友的怀念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诗中语言平易近人,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首联的“故友去为山下土,衰翁何恨鬓边丝”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怀念和对自身衰老的无奈,颔联和颈联则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情感表达,尾联则以啼鸟和落花为意象,寓意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动荡时期,他亲身经历了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苦难,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晚年时期,隐居山中所作,在隐居生活中,诗人对故友的怀念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愈发强烈,于是写下了这首《山居杂咏》,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当前境遇的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