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观书有感
宋·陆九渊
早岁元于利欲轻,但馀一念在功名。
只今已自都忘尽,却向诗中得此生。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陆九渊(1139年—1193年)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陆九渊,字子静,号存斋,抚州金溪(今江西省金溪县)人,南宋哲学家、教育家,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心即理”说,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认为“心”是产生万事万物的根源,在教育上,他主张“尊德性”与“道问学”并重,强调“先立乎其大者”,即首先要确立道德本心,陆九渊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宋明理学中的重要流派之一。
译文
早年的时候,我对于名利欲望看得很轻,心中只剩下追求功名的念头。
但如今这些都已经被我忘却干净,却在这诗歌中找到了自己的一生。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陆九渊早年对名利的淡泊态度,以及后来对人生追求的深刻反思,首句“早岁元于利欲轻”说明他年轻时就不看重物质利益;次句“但馀一念在功名”则透露出他仍有追求功名的想法,这反映了当时士人普遍的价值取向,后两句“只今已自都忘尽,却向诗中得此生”则表明他后来已经超越了这些世俗的追求,转而在诗歌中找到了人生的真谛和归宿。
赏析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通过对比早年与晚年的心境变化,展现了陆九渊对人生追求的深刻反思和超越,他早年虽然淡泊名利,但仍未完全摆脱世俗的束缚;而晚年则彻底忘却了这些外在的追求,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和满足,这种转变不仅体现了他个人思想的成熟和升华,也反映了当时士人对于人生价值的重新思考和探索。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陆九渊晚年时期,当时他已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对名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反思,作为一位哲学家和教育家,他也在不断探索人生的真谛和价值所在,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比早年与晚年的心境变化,表达了自己对人生追求的深刻感悟和超越,这种感悟和超越不仅是他个人思想的体现,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