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从军行
唐·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天声一震胡已亡,捷书奕奕如飞电。(此句为后人根据诗意添加,非原诗内容,但为解析方便,特此说明)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颀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颀,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713年\~756年),他擅长七言歌行和边塞诗,风格豪放,情感深沉,对后世有一定影响,李颀的诗作多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生活,反映了唐代边疆的实际情况和人民的情感。
译文
(原诗部分)
白天登山观望报警的烽火台,黄昏时牵马饮水靠近交河。
风沙弥漫掩映着巡行士兵的刁斗,公主幽怨的琵琶声断续传来。
旷野云雾茫茫万里不见城郭,雨雪纷纷笼罩着无边的沙漠。
胡雁哀鸣夜夜不停向南飞去,胡人战士思家眼泪双双下落。
听说玉门关已被敌人封锁,战士们应该奋勇杀敌把车驾。
年年战死的尸骨埋葬于荒野,换来的只是西域葡萄送汉家。
(添加句)
天威一震,胡人已经灭亡,胜利的捷报像闪电般迅速传来。
释义
原诗通过描绘边塞的艰苦环境和将士们的英勇无畏,反映了唐代边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添加句则是对战争胜利的想象和期待,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国家力量的自豪。
赏析
这首诗以边塞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边疆将士的英勇和战争的残酷,诗人通过“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等场景,刻画了边疆将士的艰苦生活;通过“公主琵琶幽怨多”、“胡儿眼泪双双落”等细节,表达了边疆人民的哀怨和思乡之情,全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添加句“天声一震胡已亡,捷书奕奕如飞电”则是对全诗情感的升华和主题的深化,它表达了诗人对战争胜利的期待和对国家力量的自豪,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创作背景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朝代,边疆战争频繁发生,李颀作为一位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的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边疆战争的关注和思考,他通过描绘边疆将士的英勇和战争的残酷,反映了唐代边疆的实际情况和人民的情感,他也通过添加句表达了对战争胜利的期待和对和平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天声一震胡已亡,捷书奕奕如飞电”并非原诗内容,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边疆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的情感倾向,因此在解析这首诗时可以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