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旗杂沓三十里,画鼓敲铿五千面。上一句是什么?

小编96个月前

诗词原文

观潮

宋·杨万里

江海翻腾势莫当,

鱼龙出没水中央。

犹能象罔寻珠玑,

不信蛟龙肯失藏。

万叠涛头如壁立,

千重峰浪似云忙。

绣旗杂沓三十里,

画鼓敲铿五千面。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杨万里(1127年-1206年)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四大家”,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余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语言通俗易懂,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译文

江海波涛汹涌,气势无法阻挡,鱼龙在水中出没无常,仿佛还能看见象罔在寻找珠玑,不敢相信蛟龙会轻易隐藏,万叠浪头如同墙壁般耸立,千重峰浪像云彩一样繁忙,绣制的旗帜杂乱地排列在三十里的江岸上,画鼓敲击的声音铿锵有力,响彻五千面之多。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首联和颔联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江潮的汹涌澎湃和水中生物的活跃,颈联以“万叠涛头”和“千重峰浪”形容潮水的壮观,进一步强化了江潮的威势,尾联则通过“绣旗杂沓”和“画鼓敲铿”两个细节,描绘了观潮人群的热闹和欢腾。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钱塘江潮的壮丽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夸张手法,使得江潮的汹涌澎湃和观潮人群的热闹欢腾跃然纸上,诗人也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观潮时的氛围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整首诗语言通俗易懂,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是一首优秀的描写自然景物的诗歌。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万里在观潮时所作,钱塘江潮以其汹涌澎湃、壮观无比而闻名于世,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观赏和吟咏,杨万里作为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官员,也来到了钱塘江边,亲眼目睹了江潮的壮观景象,他深受震撼,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观潮》诗,以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南宋时期人们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向往,以及文人墨客对诗歌创作的热情和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