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送韩九》,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诗词原文:
送韩九
唐·韦应物
荒山风雪岁将残,贷粟迢迢犯苦寒。
行人夜宿在孤馆,雪照窗前竹作竿。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世称“韦苏州”,韦应物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早年历任诸卫郎将,后入朝为官,历任右拾遗、左补阙、起居郎、比部员外郎、滁州刺史、江州刺史、苏州刺史等职,韦应物性格高洁,远离官场俗事,喜好山水田园,其诗作风格恬淡高远,清新雅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在荒山之中,风雪交加,一年即将结束,你为了借粮,长途跋涉,忍受着严寒之苦,行路之人在夜晚只能孤零零地住在客栈里,而窗外的大雪映照着竹子,仿佛竹子成了雪中的标杆。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送别友人韩九时,对友人长途跋涉、忍饥挨饿的艰辛生活的同情与关切,诗中通过“荒山风雪岁将残”和“贷粟迢迢犯苦寒”两句,生动地刻画了友人借粮途中的艰难困苦,而“行人夜宿在孤馆,雪照窗前竹作竿”两句,则进一步渲染了友人旅途的孤独与凄凉。
赏析:
这首诗以景写情,情景交融,通过描绘荒山的风雪、长途跋涉的艰辛以及孤馆夜宿的凄凉,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韩九的深切同情与关切,诗中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也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珍视。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韦应物与韩九之间的友情有关,在唐代,由于社会动荡、经济萧条,许多人为了生计不得不长途跋涉、忍饥挨饿,韦应物作为一位有情有义的诗人,对友人的艰辛生活深感同情,于是写下了这首《送韩九》来表达自己的关切与祝福,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