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汝勤挟毈图
宋·陆游
汝勤挟筴乃堪笑,且共饭豆羹秋葵。
世事纷纷变苍狗,功名得丧付沙鸥。
山林有约吾当赴,天地无情子独愁。
莫向樽前更惆怅,古来贤达尽东流。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译文
你(汝勤)拿着竹筴(一种捕鱼的工具)的样子真是可笑,我们还是一起来吃豆羹和秋葵吧,世事如同浮云般变幻莫测,功名的得失就让它像沙鸥一样随风而去吧,山林中有我们的约定,我应当去赴约,但天地无情,你却独自忧愁,不要在酒杯前再惆怅了,自古以来贤达之人最终都如流水般消逝。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汝勤挟筴(捕鱼)的滑稽形象,引出对世事无常、功名难料的感慨,诗人劝慰友人不要过于在意功名的得失,而应享受当下的生活,如共食豆羹秋葵般简单而美好,诗人也表达了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忧愁的同情,但最终还是以豁达的态度看待人生的流逝。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画面开篇,汝勤挟筴的形象既显得滑稽可笑,又暗含了诗人对友人生活态度的调侃,随后,诗人笔锋一转,将话题引向了对世事和功名的深刻思考,通过“世事纷纷变苍狗,功名得丧付沙鸥”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世事无常、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功名得失的淡泊态度,这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的思想,在宋代文人中颇为流行,也是陆游诗歌中的重要主题之一。
在诗的结尾部分,诗人再次回到对友人的劝慰上,以“莫向樽前更惆怅,古来贤达尽东流”的豁达之语,鼓励友人放下忧愁,享受人生,这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不仅是对友人的劝勉,也是诗人自身人生哲学的体现。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诗中可以看出,陆游在与友人汝勤的交往中,对人生、世事和功名有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悟,陆游一生历经坎坷,多次因主张抗金而遭到排挤和打压,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和追求,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汝勤的形象和抒发自己的感慨,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深刻认识,以及对功名得失的淡泊态度,也体现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