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已死方不雠,茂陵松柏秋萧瑟。上一句是什么?

风云86个月前

这首古诗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茂陵》,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茂陵

唐·李商隐

汉家天子今无在,荒冢遥遥古路傍。

文成已死方不雠,茂陵松柏秋萧瑟。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作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汉朝的天子如今已不在人世,他的荒坟遥遥地坐落在古路之旁。

那曾经受宠的方士文成侯已经死了,再无人能为他复仇;

茂陵周围的松柏在秋风中显得萧瑟凄凉。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汉朝天子茂陵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人生短暂的感慨,首句点明汉朝天子已逝,次句以“荒冢遥遥”形容其坟墓的孤寂与遥远,三、四句则通过“文成已死”和“松柏秋萧瑟”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茂陵的凄凉氛围。

赏析

这首诗在写法上采用了借古喻今的手法,通过对汉朝天子茂陵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思考,诗中“文成已死方不雠”一句,既是对历史上方士文成侯的讽刺,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批判,而“茂陵松柏秋萧瑟”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悲凉与感慨,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的时代,诗人通过对茂陵的描绘,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不满和忧虑,他也通过这首诗寄托了自己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在晚唐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里,李商隐的诗歌往往充满了对现实的批判和对未来的忧虑,而《茂陵》正是他这种思想情感的集中体现。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