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渔父
宋·苏舜钦
小舟行处浦风急,健鹘归时山月高。
老去功名空自惜,秋来风景为谁好。
沙汀宿雁破烟飞,芦荻寒汀带雨收。
从此酒酣明月夜,乱滩渔唱宿中流。
作者及朝代
苏舜钦(1008年—1048年),字子美,北宋诗人、书法家,祖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后迁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大理评事,范仲淹举荐为集贤校理、监进奏院,因支持范仲淹等人革新朝政,被贬为湖州长史,庆历八年(1048年),在苏州病逝,年仅四十一岁,苏舜钦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苏子美集》等传世。
作者简介
苏舜钦性格豪迈,不拘小节,在北宋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诗歌风格雄浑豪放,语言质朴自然,常抒发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他也是一位书法家,擅长行书和草书,作品风格奔放不羁,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小舟在急风中行驶,健鹘在归巢时山月已高悬。
年老时功名未就只能空自惋惜,秋天到来这美景又是为谁而好?
沙滩上的宿雁被烟雾惊飞,芦荻覆盖的寒汀在雨后更显清幽。
从此在这明月高照的夜晚畅饮,在乱滩中听着渔歌住宿在河流中央。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渔父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首联“小舟行处浦风急,健鹘归时山月高”描绘了渔父在急风中行舟、健鹘在归巢时山月高悬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苍茫而宁静的氛围,颔联“老去功名空自惜,秋来风景为谁好”则表达了诗人对年老时功名未就的惋惜和对美景无人欣赏的感慨,颈联和尾联进一步描绘了渔父生活的自然环境和诗人的心境,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渔父的生活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诗中既有对渔父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有对人生境遇的哲理思考,诗人通过描绘渔父在急风中行舟、归巢时山月高悬等景象,营造出一种苍茫而宁静的氛围,表现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诗人也通过“老去功名空自惜,秋来风景为谁好”等诗句,表达了对年老时功名未就的惋惜和对美景无人欣赏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对人生境遇的无奈和叹息,在诗的结尾处,诗人又以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渔父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一种豁达和乐观的精神。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舜钦在被贬谪期间创作的,当时,他因支持范仲淹等人革新朝政而遭到贬谪,心情抑郁,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通过描绘渔父的生活场景和自然美景,诗人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态度,这种态度既是对现实困境的一种逃避和超脱,也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深刻领悟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