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夏夜叹
唐·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节选部分:
烈暑元知不可逃,天将清夜付吾曹。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作者简介
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其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父亲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等职,杜甫早年曾游历四方,并曾一度在洛阳与李白相遇,二人同游梁、宋等地,杜甫中年时期仕途不顺,经历了安史之乱,晚年漂泊不定,最终在湖南耒阳病逝,杜甫的诗作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和社会面貌,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译文
(节选部分)
烈暑本就难以逃避,上天却把清凉的夜晚赐予了我们。
月光清澈明亮,连细微的毫毛都能看见,连飞虫也在空中飞舞。
释义
“烈暑元知不可逃,天将清夜付吾曹”表达了诗人对夏日酷暑的无奈与接受,同时也对夜晚的清凉表示了感激之情。“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则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明亮与生动,连微小的飞虫都在月光下翩翩起舞。
赏析
这两句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夏日夜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在炎热的夏日,夜晚的清凉成为了人们难得的慰藉,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这一感受生动地传达给了读者,这两句诗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中,也能找到一丝乐趣与希望。
创作背景
《夏夜叹》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创作的一首诗歌,当时,杜甫身处战乱之中,生活困苦,身心疲惫,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而是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考,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夏日夜晚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同时也寄托了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烈暑元知不可逃,天将清夜付吾曹”这两句诗在流传过程中可能被单独引用或节选,但它们实际上是《夏夜叹》这首诗中的一部分,因此理解这两句诗时需要结合整首诗的背景与意境进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