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兰亭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云归玉笥茫茫去,水下兰亭曲曲来。
墨沼春生新涨绿,石栏日暮旧苔开。
林间啼鸟声声脆,陌上繁花簇簇开。
此地风光无限好,何须更问醉乡台。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陆游虽有多首关于兰亭的诗篇,但此句“云归玉笥茫茫去,水下兰亭曲曲来”并未直接出现在其现存作品中,以下解析基于虚构情境进行。)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云雾缭绕的玉笥山渐渐隐去,水流绕过曲折的兰亭缓缓而来,春天的池塘里,新涨的绿水泛着墨绿的光泽,石栏杆旁,旧日的青苔在黄昏时分悄然绽放,林间传来声声清脆的鸟鸣,田野间繁花似锦,一簇簇竞相开放,这里的自然风光如此美好,哪里还需要去寻找那令人沉醉的仙境呢?
释义
此诗描绘了兰亭一带的自然风光,通过“云归玉笥”与“水下兰亭”的对比,展现了自然景致的变幻与和谐,墨沼新绿、石栏旧苔,以及林间鸟鸣、陌上繁花,共同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宁静祥和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
赏析
“云归玉笥茫茫去,水下兰亭曲曲来”两句,以云水的动态变化开篇,既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丽,又寓含了人生哲理的深邃,云归山隐,象征着世事的无常与变幻;水下兰亭,则暗示着文化的恒久与传承,全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之美的情怀。
创作背景
(虚构)此诗可能作于陆游晚年,彼时他因主张抗金而屡遭排挤,晚年退隐山林,得以有更多机会亲近自然,感受生活的真谛,在一次游历兰亭时,面对眼前的美景,诗人心中涌动着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深刻感悟,遂写下此诗,以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虽然此诗及解析为虚构之作,但陆游的文学成就及其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是真实存在的,本文旨在通过虚构情境展示如何对一首古诗进行全方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