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得身归且浩歌,萧然生世寄渔蓑。全诗是什么?

风云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渔父

宋·陆游

乞得身归且浩歌,萧然生世寄渔蓑。

数椽茅屋青山下,一盏清灯白发多。

云重水寒鱼不得,雨昏花晚酒易酣。

悠然自适君知否,身似浮云得自由。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乞求到归隐山林的机会就放声高歌,一生萧索,只把渔翁的蓑衣作为寄托,在青山的脚下有几间茅屋,屋中一盏清灯,映照着我满头的白发,天气寒冷,云重水寒,鱼儿不上钩,傍晚时分,花朵凋谢,酒意渐浓,悠然自得的心情你理解吗?我的身体就像浮云一样自由自在。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陆游归隐后的生活状态,他乞求归隐并放声高歌,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描绘茅屋、清灯、白发等意象,展现了诗人晚年生活的简朴与宁静,通过描写云重水寒、鱼不得、雨昏花晚等自然景象,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但即便如此,诗人依然能够悠然自得,享受身心的自由。

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归隐生活的真实写照,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诗人通过描绘归隐后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诗中“乞得身归且浩歌”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渴望,又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与洒脱,而“萧然生世寄渔蓑”一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渔翁生活的认同与向往,展现了其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的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多次遭受排挤与打压,晚年更是壮志难酬,心灰意冷,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选择了归隐山林,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生活,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通过描绘归隐后的生活场景,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同时也向世人展示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人生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