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思乡
唐·韦庄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得得飞。
故国可望应添泪,莫恨云山万叠遮。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后人将《秦妇吟》与《长恨歌》、《琵琶行》并称为“叙事诗三绝”,韦庄的词作风格清丽,多用白描手法,写闺情离愁和游子思乡等题材,情感真挚动人。
译文
每年春天,身处异乡的我总是满怀悲伤,看着杜陵(代指长安附近)的黄莺自由自在地飞翔,遥望那遥远的故乡,心中不禁增添了更多的泪水,不要怨恨那重重叠叠的云山遮挡了我的视线。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首句“年年春日异乡悲”直接点出诗人每年春天在异乡都会感到悲伤;次句“杜曲黄莺得得飞”以黄莺的自由飞翔反衬诗人的孤独与束缚;第三句“故国可望应添泪”直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并暗示这种思念只会让人更加伤心;末句“莫恨云山万叠遮”则是一种自我安慰,劝自己不要因为云山阻隔而怨恨,实际上也透露出一种无奈与接受现实的态度。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深刻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黄莺的自由飞翔与诗人的异乡悲情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云山万叠遮”既是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象征着故乡与诗人之间的重重障碍,末句的“莫恨”二字,既是对自己的劝慰,也是对命运的无奈接受,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时代,韦庄本人也经历了多次战乱和流离失所,对故乡的思念成为他诗歌中的重要主题,这首诗很可能是在他身处异乡,面对春天的美景却难以抑制思乡之情时所作,通过诗歌,韦庄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现实无奈的接受,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普遍的心理状态和生活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