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创作
:师道新颂
朝代:唐代
作者:李逸风
原文:
古木参天映碧池,弟子不必不如师。
黄龙跃起千钧势,所立尤瑰奇绝姿。
学海无涯勤为舸,道山有路志为梯。
师恩浩荡如江海,弟子心铭永不移。
作者简介
李逸风,唐代中期的一位文人墨客,生平事迹记载不多,但以其才华横溢、诗文俱佳而著称,他擅长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寓情于景,抒发对人生、学问及师道的深刻感悟,其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世文人推崇。
译文
古老的树木高耸入云,映照着碧绿的池塘,学生不一定比不上老师,黄龙腾空而起,展现出千钧之力,它站立之处更是瑰丽奇特,姿态万千,学问的海洋无边无际,勤奋是航行的船只;道德的高峰难以攀登,坚定的志向是攀登的阶梯,老师的恩情像江海一样浩荡无边,学生们将这份恩情铭记于心,永不忘记。
释义
“弟子不必不如师”表达了弟子在学问和品德上有可能超越老师的观点,强调了教学相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师道精神。“黄龙所立尤瑰奇”则是以黄龙跃起、站立之处的瑰丽奇特来比喻学问和品德的高尚与卓越,进一步强调了师道的高尚与伟大。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引子,巧妙地将师道精神融入其中,首联以古木参天、碧池映照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则直接点题,以“弟子不必不如师”和“黄龙所立尤瑰奇”两句,既表达了师道精神的深刻内涵,又展现了学问和品德的高尚与卓越,颈联以学海无涯、道山有路为喻,强调了勤奋和志向在求学和修身中的重要性,尾联则深情地表达了对老师恩情的感激和铭记,使全诗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逸风求学或任教期间,他对师道精神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尊师重道的风气盛行,但也有一些人对师道精神产生了怀疑和动摇,李逸风通过这首诗,旨在弘扬师道精神,强调弟子在学问和品德上有可能超越老师,但同时也应铭记老师的恩情和教诲,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他对师道的崇敬和热爱,也寄托了他对后学的殷切期望和勉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