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溪边杖白头,破裘不补冷飕飕。的释义

春秋86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落日溪边杖白头,破裘不补冷飕飕”,这两句诗出自元代诗人王冕的《南归》,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原文

《南归》

元·王冕

落日溪边杖白头,破裘不补冷飕飕。

樵夫柯烂忘归路,渔子舟横古渡头。

红树远连霁色起,青峰斜抹曙光流。

前村有酒胡不饮,却倩孤云载我还。

作者简介

王冕(1287年-1359年),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省绍兴市诸暨枫桥人,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才,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诗作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有《竹斋集》3卷,续集2卷,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攻画梅,所画梅花花密枝繁,生意盎然,劲健有力,对后世影响较大,存世画迹有《南枝春早图》《墨梅图》《三君子图》等,能治印,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绝妙。《明史》有传。

译文

夕阳落在溪边,我拄着拐杖,头发已经斑白;身上的破裘衣没有修补,冷风吹得嗖嗖作响,樵夫砍柴忘记了回家的路,渔夫的船横停在古老的渡口,远处的红树与晴朗的天色相接,青色的山峰在晨光中若隐若现,前村有酒为何不去畅饮,却要让孤独的云朵载我回家。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晚年归隐生活的情景,通过落日、溪边、白头、破裘等意象,展现了诗人生活的艰辛与孤独,通过樵夫忘归、渔子横舟等画面,表现了诗人对田园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最后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淡泊与超脱。

赏析

这首诗以景写情,情景交融,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晚年归隐生活的宁静与淡泊,诗中“落日溪边杖白头”一句,既描绘了诗人年迈的形象,又暗示了诗人归隐生活的孤独与艰辛,而“破裘不补冷飕飕”一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生活的贫困与艰难,诗人并没有因此消沉,反而以樵夫忘归、渔子横舟等画面,表达了自己对田园隐逸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最后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淡泊与超脱,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创作背景

王冕生活在元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他一生坎坷,早年丧父,家境贫寒,靠自学成才,中年时期,他游历四方,结交名士,但始终未能得到朝廷的重用,晚年时期,他归隐田园,过着清贫而宁静的生活,这首诗正是他在归隐生活中所写,表达了他对田园隐逸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淡泊与超脱。

《南归》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王冕晚年归隐生活的情景与心境,还表达了他对田园隐逸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淡泊与超脱,这首诗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成为了王冕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