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忆古
唐·刘禹锡
谷城黄石今安在,取履犹思效子房。
汉业未兴王霸在,韩仇犹报一夫刚。
几回吟句惊新梦,一度临风忆旧乡。
落日孤城寒角远,萧萧边草伴人长。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刘禹锡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基于该虚构作品进行。)
作者简介
刘禹锡,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他一生仕途坎坷,但性格刚毅,晚年仍积极参与政治活动,表现出不屈不挠的精神。
译文
谷城黄石(指黄石公,古代隐士,曾授张良兵法)如今在哪里?我仍想着效仿张良(字子房,汉初三杰之一,以智谋著称)拾履受教的典故,汉朝的基业尚未兴盛时,王霸(泛指英雄豪杰)仍在;韩信(汉初名将,曾受胯下之辱,后助刘邦建立汉朝)的仇恨也由一个刚强之人得以报偿,多少次在梦中惊醒,吟咏着诗句;多少次迎风而立,思念着故乡,落日映照下的孤城,寒角声远扬;萧萧的边草伴随着我,一同成长。
释义
本诗通过追忆古代英雄人物,表达了对古代智者、英雄的敬仰与怀念,首联提到黄石公与张良,暗示诗人对智慧与谋略的向往;颔联则通过韩信的故事,展现了坚韧不拔、复仇雪耻的精神;颈联转而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尾联则以景结情,通过落日、孤城、寒角、边草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苍凉、孤寂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与对历史的感慨。
赏析
本诗在结构上紧凑有序,情感表达深沉而丰富,诗人通过引用历史典故,不仅展现了古代英雄的智慧与勇气,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向往,诗人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感慨相结合,使得全诗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个人的真挚情感,在语言表达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与生动的描绘,使得全诗意境深远,韵味悠长。
创作背景
(虚构)此诗可能创作于刘禹锡仕途不顺、远离家乡之时,面对仕途的挫折与人生的坎坷,诗人不禁回忆起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他们或智勇双全,或坚韧不拔,都曾在历史上留下过光辉的足迹,诗人以此自勉,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与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在创作此诗时,诗人可能正身处异乡,面对落日孤城、萧萧边草,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感慨与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