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夜静思
唐·刘方平
似睡不睡客攲枕,欲落未落月挂檐。
梦回何处无人见,风送秋声到枕边。
作者简介
刘方平,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致活动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年-756年),他擅长五言绝句,作品多描写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刘方平在唐代诗坛上虽不算显赫,但其诗作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后世读者的喜爱。
译文
客人半睡半醒地斜倚在枕头上,月亮似落未落地挂在屋檐边,梦中回到了哪里无人知晓,只有秋风把秋声送到了枕边。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客人(可能是诗人自己)在即将入睡又未完全入睡的状态下,感受到周围环境的静谧与神秘,月亮挂在屋檐边,似乎即将落下却又迟迟未落,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幽远的意境,诗人在梦中游历,却无人知晓他的去处,只有秋风轻轻吹拂,将秋声送到他的枕边,增添了几分萧瑟与孤寂。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的静谧与神秘,通过“似睡不睡客攲枕,欲落未落月挂檐”两句,生动地刻画出诗人内心的微妙变化与对外界环境的敏锐感知,月亮的“欲落未落”与客人的“似睡不睡”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效果,后两句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孤寂与萧瑟,秋风与秋声的加入,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层次感和画面感。
刘方平在这首诗中运用了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将夜晚的静谧、神秘与孤寂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隐逸诗人的独特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诗的内容和风格来看,很可能是刘方平在隐居生活中所写,在唐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向往隐逸生活,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刘方平也不例外,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孤寂与无奈,在宁静的夜晚,他独自品味着生活的酸甜苦辣,用诗歌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感,为后世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