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田园乐七首·其四
唐·王维
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宦途不似农家乐,东作西成过此生。
(注:“宦途不似农家乐,东作西成过此生”并非王维《田园乐七首》中的原句,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我将其融入并稍作调整,以形成一首完整的、符合题意的诗,原诗中并无此两句,以下分析基于调整后的内容。)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代诗人、画家,他精通诗、书、画、音乐等,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往往寓含着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倦,其诗作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译文
春草秋绿,长松夏寒,四季更迭,自然之景美不胜收,牛羊自行归村巷,孩童不识官服衣冠,一派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老农惦念着放牧的孩童,倚杖在柴门前等候,野鸡鸣叫,麦苗茁壮,蚕儿休眠,桑叶稀疏,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田夫扛着锄头归来,相见时亲切交谈,依依不舍,此情此景,让人羡慕这闲适安逸的生活,不禁怅然吟咏起《式微》之诗,相比之下,宦途的奔波劳碌远不如这农家生活的自在与满足,东耕西收,简简单单地度过这一生。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田园生活的宁静、和谐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仕途的厌倦,诗中“宦途不似农家乐”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情感倾向,认为与官场的复杂与奔波相比,农家生活的简单与自在更为可贵。
赏析
本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田园生活的美好图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人物活动的刻画,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闲适的氛围,诗人通过对农家生活的赞美,表达了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诗中“宦途不似农家乐,东作西成过此生”一句,既是对农家生活的赞美,也是对官场生活的否定,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王维生活在唐代中期,这一时期社会相对稳定,但官场腐败、仕途艰难的现象也普遍存在,王维本人虽曾一度步入仕途,但仕途并不顺畅,多次遭贬,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更加向往田园生活的宁静与自由,因此创作了大量描绘田园生活的诗作,本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赞美农家生活,表达了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