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客中夜雨
朝代:唐代
作者:李中
一日饮酒三日病,
客路那堪夜闻雨。
孤灯照影心凄断,
满耳寒声泪沾缕。
作者简介
李中,字有中,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一生仕途不顺,多漂泊异乡,其作品多抒发旅途愁思、人生感慨及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李中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的交融,是唐代文坛上一位不可忽视的诗人。
译文
喝一天酒就会病上三天,
在这客居他乡的路上,怎能忍受夜晚听到雨声。
孤独的灯火映照出孤单的身影,心中凄凉欲绝,
满耳都是寒冷的雨声,泪水沾湿了衣襟。
释义
首句“一日饮酒三日病”直接点出饮酒带来的后果,暗示诗人或许曾借酒消愁,但愁上加愁,反而使身体更加虚弱,次句“客路那堪夜闻雨”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夜晚听到雨声时的孤独与无奈,后两句通过“孤灯照影”和“满耳寒声”的描绘,将诗人内心的凄凉与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赏析
这首诗以“一日饮酒三日病”开篇,既是对个人经历的写实,也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隐喻,表达了诗人对过度放纵后果的深刻认识。“客路那堪夜闻雨”一句,将诗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巧妙地融入雨声之中,营造出一种凄清、哀婉的氛围,后两句通过“孤灯”与“寒声”的意象,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使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感伤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是李中在异乡漂泊时所作,晚唐至五代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许多文人墨客因仕途不顺而流落他乡,李中作为其中之一,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的不满,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自己饮酒后的病痛、客居他乡的孤独以及夜晚听到雨声时的凄凉感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深刻感慨,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