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斋中杂兴
唐·韦应物
独坐空斋如自讼,小镌残俸类分司。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注:原诗中“独坐空斋如自讼,小镌残俸类分司”两句为摘取部分,整首诗内容如上,但为便于分析,以下将主要围绕这两句进行解析。)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和抒发隐逸之思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深沉含蓄,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独坐在空旷的书斋里,仿佛在进行自我责备;用微薄的俸禄刻制些小物件,就像那些分司各地的官员一样。
释义
“独坐空斋如自讼”描绘了诗人独自坐在空旷的书斋中,内心充满了自我反省和自责的情绪,可能是在思考自己的仕途、生活或创作等方面的得失。“小镌残俸类分司”则表达了诗人用微薄的俸禄(残俸)来刻制一些小物件,这种行为类似于那些分司各地的官员,虽然职位不高,但也能在闲暇之余找到一些自我慰藉的方式。
赏析
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诗人独坐书斋、自我反省以及用残俸刻物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自责和寻求慰藉的情感,诗人以“自讼”来形容自己的内心状态,表达了对自身行为和思想的深刻反思。“小镌残俸类分司”一句又透露出诗人在困境中不失雅致的生活态度,用微薄的俸禄来刻制小物件,既是一种自我消遣,也是一种精神寄托。
创作背景
韦应物的诗歌多描写山水田园和抒发隐逸之思,这与他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密切相关,他出身贵族世家,但仕途并不顺畅,多次被贬谪到偏远地区任职,这种仕途的坎坷和生活的艰辛,使他对山水田园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也促使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首《斋中杂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诗人独坐书斋、自我反省和寻求慰藉的场景,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自责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