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钱塘观潮
宋·苏泂
怒潮初过雁来红,
蹴天雪浪溅船窗。
平生壮观今如此,
久矣眼中无此快。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泂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苏泂,字召叟,南宋诗人,约公元1150年前后在世,与陆游、辛弃疾等人有交往,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与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虽然他的名气不如同时代的陆游等人响亮,但其作品仍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译文
怒潮刚刚退去,雁来红(一种植物)在岸边摇曳,海浪如同蹴起的白雪,高高跃起,溅到了船窗上,我一生中从未见过如此壮观的景象,已经很久没有像这样让眼睛感到如此畅快淋漓了。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奇观的赞叹之情,首句“怒潮初过雁来红”以“怒潮”形容潮水的汹涌澎湃,而“雁来红”则点出了季节与景色,为全诗铺设了背景,次句“蹴天雪浪溅船窗”通过“蹴天”与“雪浪”的描绘,将潮水的壮观与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溅船窗”的细节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后两句“平生壮观今如此,久矣眼中无此快”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受,表达了对这一景象的赞叹与惊喜。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诗中“怒潮”、“雪浪”等词语的运用,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潮水的汹涌澎湃,还赋予了潮水以生命力,使其更加生动逼真,诗人通过“久矣眼中无此快”的感慨,表达了对这一景象的珍视与留恋,使全诗情感真挚,引人共鸣。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泂在观赏钱塘江潮时所作,钱塘江潮以其汹涌澎湃、壮观美丽而著称于世,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观赏并留下传世佳作,苏泂在观赏钱塘江潮时,被其壮观景象所震撼,于是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钱塘观潮》,诗中不仅描绘了潮水的壮观景象,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以及对这一景象的珍视与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