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过江
宋·项安世
梦中不记适何邦,风饱蒲颿入大江。
水阔云低天欲晚,数行烟柳暮山苍。
作者简介
项安世(1129年—1208年),字平父,号平庵,南宋江陵(今属湖北)人,他是南宋著名的学者、官员和诗人,学识渊博,精通经史,曾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等职,后官至吏部侍郎,项安世的诗文创作颇丰,风格清新自然,内容广泛,涉及政治、历史、自然等多个领域,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在梦中我忘记了来到了哪个地方,只记得乘着风饱满的蒲帆驶入了大江,江水辽阔,云彩低垂,天色已晚,几行烟柳在暮色中摇曳,远处的山峦显得苍茫。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梦中乘船过江的情景,首句“梦中不记适何邦”表达了诗人在梦中的迷茫与不确定感;次句“风饱蒲颿入大江”则通过描绘风帆饱满、船只驶入大江的场景,展现了诗人梦中的壮阔与自由;后两句“水阔云低天欲晚,数行烟柳暮山苍”则进一步渲染了梦境中的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梦境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追求,首句“梦中不记适何邦”既表现了梦境的虚幻与不确定性,也暗示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某种逃避或不满,次句“风饱蒲颿入大江”则通过描绘风帆与江水的互动,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后两句则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进一步烘托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与美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或时代背景有关,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文人墨客往往通过诗词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与追求,项安世作为南宋的知名学者和官员,可能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这首诗通过描绘梦境中的自由与壮阔,可能正是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某种逃避与反抗,诗中的自然景色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项安世作为南宋诗人的才华与风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种现实与文人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