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山有感
朝代:清代
作者:王闿运
物外胜游携鹤去,琴中绝谱就僧传。
云深古寺钟声远,月冷空山鸟语闲。
野径花香人迹少,松林日暮鸟声连。
此中真意谁能解,独倚危栏望远天。
作者简介
王闿运(1833年—1916年),字壬秋,又字壬父、湘绮,号湘绮楼主人,湖南湘潭人,晚清经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他早年曾入曾国藩幕府,后主讲成都尊经书院、长沙思贤讲舍、衡阳石鼓书院等,晚年任国史馆馆长,王闿运学识渊博,在经学、文学、史学、哲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是晚清湖湘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
译文
在尘世之外的优美景致中,我带着白鹤一同游历;那琴中绝妙的乐谱,则由僧人传承下来,深邃的云雾笼罩着古老的寺庙,钟声在远处回荡;清冷的月光洒在空旷的山间,鸟儿的叫声显得格外悠闲,野间小路上,花香四溢,但行人的足迹稀少;松林在日暮时分,鸟儿的叫声连绵不断,这里的真正意境谁能理解呢?我独自倚靠在高高的栏杆上,遥望着远方的天空。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山时的所见所感,通过携鹤游山、琴谱僧传、古寺钟声、空山鸟语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宁静悠远的意境,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融为一体,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赏析
这首诗在表达上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将自然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同时寓含了深刻的哲理,首联“物外胜游携鹤去,琴中绝谱就僧传”以携鹤游山和琴谱僧传为引子,奠定了全诗超脱尘世、追求高雅的基调,颔联和颈联则通过描绘古寺钟声、空山鸟语、野径花香、松林鸟声等自然景色,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意境,尾联“此中真意谁能解,独倚危栏望远天”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闿运在游山时所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自然美景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到的见解,同时也在思考人生的真谛和哲理,在晚清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王闿运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时局深感忧虑,但他也通过游山玩水、寄情山水来寻求心灵的慰藉和超脱,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内心情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