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皆有死岂独我,士固多贫宁怨天。的解释

生辉86个月前

诗词原文

贫士吟

宋·陆游

老皆有死岂独我,士固多贫宁怨天。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万钟一品不足论,时来出手苏元元。

作者及朝代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作者简介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译文

人老了都会死去,又岂止是我一个人呢?读书人本来就大多贫穷,又怎能埋怨上天呢?我的壮志并未随着年岁的增长而消退,即使死后,我也能成为鬼中的英雄,高官厚禄和显赫地位都不值得谈论,只要时机到来,我就会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解救天下苍生。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陆游对人生老病死和贫贱富贵的豁达态度,以及他坚定的爱国志向和为民情怀,首句“老皆有死岂独我”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生命规律的坦然接受;次句“士固多贫宁怨天”则是对读书人贫困处境的理性认识,不怨天尤人,后两句则转而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即使老去、死去,也要保持英雄气概,并期待有机会为国为民效力。

赏析

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陆游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高尚情操和坚定信念,首联以生死和贫富为话题,引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颔联则通过对比“壮心”与“年俱老”的矛盾,突出了诗人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颈联和尾联则进一步升华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为国为民奉献一切的决心和愿望,整首诗情感饱满,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陆游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不顺,生活贫困,但并未因此消沉沮丧,相反,他依然保持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时刻准备着为国家效力、为人民谋福,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反思人生境遇和抒发壮志豪情,表达了自己对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和坚定信念,也反映了南宋时期社会动荡、民生艰难的现实背景,以及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