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高楼凌空
唐·刘禹锡
高门临道净如拭,杰屋凌空势欲翔。
翠幕丹屏遮望眼,玉阶瑶砌绕回廊。
风云变幻常相伴,日月升沉自不忘。
此地人间真胜境,何须远觅仙家乡。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刘禹锡是唐代著名诗人,但此诗并非出自其真实作品集。)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生活在中唐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社会动荡,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豪放明快,对后世影响深远,刘禹锡擅长七言绝句和律诗,作品多收录于《刘梦得文集》中。
译文
高大的门户紧挨着道路,干净得如同刚擦拭过一般;杰出的楼阁高耸入云,仿佛要展翅飞翔,翠绿的帷幕和红色的屏风遮挡住了远眺的视线,玉石铺就的台阶和瑶石砌成的路围绕着曲折的回廊,风云变幻常常伴随着这里,日月升沉也从未被遗忘,这个地方真是人间的胜境,哪里还需要远去寻找仙人的家乡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高门大户、楼阁凌空的壮丽景象,首联“高门临道净如拭,杰屋凌空势欲翔”直接点题,突出了门户的高大和楼阁的雄伟;颔联进一步描绘了周围的景致,翠绿的帷幕、红色的屏风、玉石台阶和瑶石路,营造出一种奢华而宁静的氛围;颈联则通过风云变幻和日月升沉的描写,暗示了这里的非凡气象;尾联则直接抒发感慨,认为这里已经是人间的胜境,无需再去寻找仙人的家乡。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处人间仙境般的建筑景观,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构思,将高门大户、楼阁凌空的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暗示的手法,将风云变幻、日月升沉等自然现象与这里的非凡气象相结合,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假设这首诗是刘禹锡在某个时期游历某地时所作,当时,他可能被当地一处宏伟壮观的建筑所吸引,深感其气势非凡、景色宜人,他挥毫泼墨,将所见所感化为这首诗歌,通过这首诗,刘禹锡不仅表达了对这处建筑的赞美之情,还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刘禹锡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厚艺术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