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成坏本相寻,却看晴山晕眉绿。上一句是什么?

小编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行杂思

唐·皎然

世间成坏本相寻,却看晴山晕眉绿。

野寺人来鸟不惊,松风自扫径边云。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他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曾从事儒学,后出家为僧,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陆羽等名士多有交往,皎然的诗歌创作成就较高,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世间的兴衰成败本来就是相互追寻的,转过头来看那晴朗的山峰,仿佛山峦也晕染上了淡淡的眉黛般的绿色,野外的寺庙中人来人往,鸟儿却毫不惊慌,松树的风声自然扫清了小路边的云雾。

释义

首句“世间成坏本相寻”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万物兴衰更替的深刻认识,认为这是一种自然的规律,次句“却看晴山晕眉绿”则通过描绘晴朗山峰的美丽景色,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情怀,后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野寺庙的宁静祥和,以及自然景物的生动和谐,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赏析

这首诗以“世间成坏”开篇,奠定了全诗的思考基调,随后笔锋一转,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了大自然的美景之中,诗人通过对晴山、野寺、鸟鸣、松风等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和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既有哲理的思考,又有艺术的享受,是一首优秀的山水田园诗。

创作背景

皎然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游历山水之间,与僧俗各界人士交往密切,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一次山行途中,面对自然美景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而创作的,在游历的过程中,皎然对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同时也对世间的兴衰成败有了更透彻的认识,这种体验和认识促使他写下了这首充满哲理和艺术魅力的山水田园诗。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