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虹亭上三更月,拟岘台前清晓雪。下一句是什么?

生辉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垂虹亭上三更月,拟岘台前清晓雪

出自宋代诗人范成大的《次韵温伯夜坐有感二首·其二》

万瓦霜华凝夜气,四檐冰柱挂寒灯。

垂虹亭上三更月,拟岘台前清晓雪。

老去功名空自惜,年来世事不胜惊。

何时得遂归田计,月满前村水满汀。

作者及朝代

作者:范成大

朝代: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江苏吴县人,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官员,他早年仕途坎坷,后曾任地方官,政绩显著,晚年退居石湖,致力于文学创作,范成大的诗作题材广泛,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田园诗,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并称“南宋四大家”。

译文

万瓦之上凝结着夜间的霜华,四檐的冰柱在寒灯下闪烁,垂虹亭上,三更时分月光皎洁;拟岘台前,清晨时分雪花纷飞,年老之后,对功名只是空自惋惜;近年来,世事纷扰令人不胜惊惧,何时才能实现归隐田园的计划,那时月光洒满前村,水波荡漾在汀洲之上。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冬夜和清晨的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

赏析

首联“万瓦霜华凝夜气,四檐冰柱挂寒灯”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夜的寒冷和寂静,营造出一种清冷而神秘的氛围,颔联“垂虹亭上三更月,拟岘台前清晓雪”则通过垂虹亭上的月光和拟岘台前的雪景,进一步渲染了冬夜的美丽和清晨的清新,颈联“老去功名空自惜,年来世事不胜惊”表达了诗人对功名的淡泊和对世事的无奈,尾联“何时得遂归田计,月满前村水满汀”则流露出诗人对归隐田园生活的渴望和期待。

整首诗在景物描绘和情感表达上相得益彰,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范成大在晚年时期创作的,当时,他经历了仕途的坎坷和世事的纷扰,对功名利禄已经看淡,更加向往宁静的田园生活,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心境下,通过描绘冬夜和清晨的自然景象,来表达自己对归隐田园的渴望和期待,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忧虑。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