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服丹径仙去,洞庭月冷吹横玉。的释义

风云10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游洞庭湖

唐·李群玉

烟波渺渺水云宽,

渔艇悠悠逐晓寒。

明年服丹径仙去,

洞庭月冷吹横玉。

作者简介

李群玉,唐代著名诗人,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唐德宗至唐昭宗年间,他早年曾游历四方,足迹遍布名山大川,晚年则隐居澧州南山的嵩云峰,以诗酒自娱,李群玉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尤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以及表达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洞庭湖上烟波浩渺,水天相接,宽广无垠,渔舟在晨光中悠然前行,追逐着清晨的寒意,我计划在明年服用仙丹,踏上成仙的道路,从此远离尘世,到那时,洞庭湖畔的月色将更加清冷,而我将吹奏横玉笛,与仙乐共鸣。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和渔舟的悠然生活,同时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和成仙之道的向往,首句“烟波渺渺水云宽”描绘了洞庭湖的广阔与神秘;次句“渔艇悠悠逐晓寒”则通过渔舟的悠然自得,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后两句“明年服丹径仙去,洞庭月冷吹横玉”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隐逸思想和成仙愿望,以及对未来仙境生活的美好憧憬。

赏析

这首诗以洞庭湖为背景,通过描绘湖光山色和渔舟生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的“烟波渺渺”和“水云宽”不仅描绘了洞庭湖的广阔与神秘,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宽广与自由,而“渔艇悠悠逐晓寒”则通过渔舟的悠然自得,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后两句则通过想象自己成仙后的生活,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隐逸思想和成仙愿望的执着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群玉的个人经历和思想倾向有关,他早年曾游历四方,对自然美景和隐逸生活有着深厚的感情,而晚年隐居嵩云峰后,他更是将这份感情融入到了自己的诗歌创作中,洞庭湖作为他游历过的地方之一,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创作这首诗时,他很可能是在回忆自己曾经的游历经历,同时借洞庭湖的美景来表达自己对隐逸生活和成仙之道的向往,唐代社会风气开放,道教盛行,这也为李群玉创作这类具有道教色彩的诗歌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