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言末俗人情恶,未废先生日晏眠。的解释

小星116个月前

这首包含关键词“只言末俗人情恶,未废先生日晏眠”的诗句,实际上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和子由踏青》,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原诗中这两句的具体顺序或表述可能与提问中的略有不同,因为古诗在流传过程中可能会有版本差异,以下是基于苏轼及其作品的综合解析:

诗词原文

《和子由踏青》

宋·苏轼

东风陌上惊微尘,游人初乐岁华新。

人闲正好路旁饮,麦短未全阡陌春。

只言末俗人情恶,未废先生日晏眠。

谁似濠梁知乐处,且将闲事付沙鸥。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他是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纵不羁,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其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译文

春风在田野的路上吹起微尘,游人们在新的一年里初次感受到欢乐,人们趁着空闲正好在路边饮酒,麦苗还未完全覆盖田野,春天的气息已弥漫在阡陌之间,虽说世俗之人情多恶,但这并未妨碍先生我晚起安眠,谁能像庄子在濠梁之上那样懂得快乐,不如将那些闲事都交给沙鸥去处理吧。

释义

此诗描绘了春日踏青的场景,同时表达了诗人对世俗人情的淡泊态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比世俗的喧嚣与自然的宁静,诗人表达了对简单、自在生活的追求。

赏析

苏轼在这首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相结合,展现了他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只言末俗人情恶,未废先生日晏眠”一句,既是对世俗人情的批判,也是对自己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写照,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体现了苏轼诗歌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与其弟苏辙(字子由)相互唱和之作,在北宋时期,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常通过诗歌相互抒发情感、交流思想,此诗可能是在一次春日踏青活动后,苏轼有感而发,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世俗人情的淡泊态度,也反映了苏轼在仕途坎坷、人生波折中寻求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的心境。

由于古诗版本可能存在差异,以上解析基于较为通行的版本和苏轼的生平事迹进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