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插秧歌
宋·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长歌袅袅插秧天,小伞翻翻入市船。
倚看青帘识酒家,雨余处处见炊烟。
作者及朝代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作者简介
杨万里早年多次拜他人为师,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举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官、东官侍读、秘书监等,在朝廷中,杨万里是主战派人物,绍熙元年(1190年),借焕章阁学士充接伴金国贺正旦使接伴使,与金国贺正旦使朴仁范相遇于淮河并发生口角,被攻击“无礼”,杨万里立志不做贪得无厌、欺压百姓的“官老爷”,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他在给皇帝的许多“奏章”中,力排投降之议,竭力主张光复中原,因此遭到当权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吉水一带,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忧愤而死,享年八十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译文
农夫抛起秧苗,农妇接住秧苗,小孩子拔秧苗,大孩子插秧苗,斗笠做头盔,蓑衣做铠甲,雨水从头淋到肩胛,喊他们停下来吃早饭好歇歇脚,可是低着头弯着腰,就是不答应,秧苗根不稳,还没插完,稻田还没插遍,照看鹅儿和雏鸭。
在插秧的时节里,田间的歌声悠扬袅袅,小伞在风中翻转,入市的小船满载而归,靠着青色的帘子辨认酒家的位置,雨后处处可见升起的炊烟。
释义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水乡农忙时节插秧的情景,前两句通过田夫田妇、大儿小儿的分工合作,展现了插秧的繁忙与有序;中间四句通过比喻和细节描写,刻画了农民在雨中劳作的艰辛与坚韧;后两句则通过描绘田园风光和农民生活的闲适,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色彩。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水乡农忙时节插秧的情景,展现了农民在劳作中的艰辛与坚韧,以及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将农民在雨中劳作的场景刻画得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诗人还通过描绘田园风光和农民生活的闲适,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色彩,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其中描写田园风光的诗歌占有重要地位,这首《插秧歌》就是他在江南水乡生活期间,深入田间地头观察农民劳作场景后所创作的,诗人通过亲身观察和体验,将农民在插秧时节的生活场景和内心世界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这首诗也反映了南宋时期江南水乡农业生产的繁荣和农民生活的艰辛与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