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君津头泪如绠,老身恨不生羽翮。下一句是什么?

梦梦9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渡辽水

唐·王建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断塞鸿雁长飞北,异乡人事几多伤。

送君津头泪如绠,老身恨不生羽翮。

看君马去疾如鸟,惜别城隅试回望。

作者及朝代

王建,唐代诗人,约生于768年,卒于835年左右,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他出身贫寒,早年曾游历四方,晚年隐居成都,王建的诗作题材广泛,以乐府诗著称,善于描写民间疾苦和社会现实,与张籍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作者简介

王建一生仕途坎坷,早年曾一度从军,后入朝为官,但官职不高,他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尤其是底层人民的生活困苦,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他的乐府诗风格质朴自然,语言通俗易懂,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在那遥远的天边,没有战争的喧嚣,曾经的兵戈之气已经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日月的光辉。

边塞的鸿雁向北飞去,不再受阻,但在这异乡,人事变迁,让人心中充满了伤感。

在渡口送你离去,我的泪水像绳子一样不断流淌,我恨不得生出翅膀,随你一同远行。

看着你骑马远去的身影,快得像鸟儿一样,我在城边依依不舍地回望,心中满是惜别之情。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写送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战争的厌恶,前两句描绘了和平的景象,与后文的离别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痛恨,中间两句通过鸿雁和异乡人事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事变迁的感慨,最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送别时的悲伤和不舍。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送别这一具体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恶,诗人以“泪如绠”和“恨不生羽翮”等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无法随行的遗憾,诗人也通过对比和平与战争、故乡与异乡,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王建晚年隐居成都时期,当时,唐朝已经走向衰落,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痛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在送别友人的时刻,诗人不禁想起了自己坎坷的仕途和动荡的社会,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无奈。

文章下方广告位